-
寧波大學應運而生
1984年12月20日上午,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包玉剛,兩個人像老朋友一樣地會談了40分鐘,此后不久,包玉剛先生捐資2000萬美元興建了寧波大學,鄧小平多次會見包玉剛及其全家,稱贊包玉剛先生捐資辦學是有遠見的愛國愛鄉(xiāng)之舉。包玉剛請鄧小平為寧波大學題寫校名,鄧小平欣然答應。僅過十余天,鄧小平親筆題寫的"寧波大學"四個大字就送到了寧波,這一墨寶令寧波人民珍愛不已。
-
一年中總投資高達2億元
有了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(guān)懷,寧波這座剛剛走向?qū)ν忾_放的城市便以"寧波幫"為平臺迅速地走向世界。僅在小平指示發(fā)表的一年中,就有47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1010批、2400多位客商,來寧波參觀訪問、洽談業(yè)務,簽訂上百件協(xié)議,總投資額2億元,這些項目絕大部分都是由"寧波幫"牽線搭橋的;除投資外,一年中收到的捐助達139項,折合人民幣5781萬元。
僅1985年,海外"寧波幫"就為家鄉(xiāng)捐贈5700萬元,比前一年猛增37倍。
-
第一次回寧波的實業(yè)家
1986年第一次回寧波的臺灣著名金融家、實業(yè)家應昌期先生,感嘆家鄉(xiāng)寧波的變化。為把家鄉(xiāng)推介給世界,1988年,應昌期特意把第一屆"應氏杯"世界圍棋賽的1/4賽移師到寧波舉行,同年捐資140萬美元重建中城小學。1994年,兩個捐資計2000萬元的項目建成;兩家投資計4500萬美元的工廠建成投產(chǎn)。如今這兩家工廠的總投資已達2.5億美元,累計安排3萬余人就業(yè),上繳國家稅收2億元以上。














